返回首页

专访腾讯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志峰:推动ESG高水平互认提升大湾区绿色金融融

时间:2023-08-16 来源:原创/投稿/转载作者:管理员点击:

  然而,在ESG推广过程中,ESG与投资回报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紧密、ESG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、ESG的国际共识与中国特色协同性不佳等问题,也成为困扰着国内ESG向前发展的关键问题所在。

  8月2日,在21世纪“活力·ESG”创新论坛举办期间,腾讯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志峰介绍了腾讯围绕ESG生态所做的实践以及体会,并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。他表示:“总体看来,ESG投资具备超额收益性,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,也是践行ESG理念的重要意义所在。但就目前而言,ESG信披上也存在诸多问题,一致性、可比性、可信性的问题在当下阶段难以避免。”

  王志峰和腾讯金融研究院团队在ESG研究领域深耕多年。早在2021年,腾讯金融研究院就曾联合中国金融协会绿色金融专委会成立了ESG基金课题组,对国内资本市场、上市公司以及2732只偏股型基金进行ESG评价,形成了《ESG基金:国际实践和中国体系构建》专着。次年,腾讯金融研究院又联合北大汇丰金融研究院等机构完成了ESG基金体系和互认研究、债券类ESG基金全球进展与中国实践等工作。

  关于ESG与投资回报之间关联性并不十分紧密的问题,王志峰首先给出结论:在金融市场波动性比较大时,用ESG理念筛选的优质标的具备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,从而帮助机构获得超额收益。

  他给出了具体论据:2021年,腾讯金融研究院牵头的课题组在构建上市公司ESG评价方法的基础上,通过将基金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ESG评价得分进行匹配并加总的方式,构建了国内首个ESG权益基金评价体系。从评级结果输出来看,用ESG理念筛选的优质标的具备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,帮助机构获得了超额收益。

  2021年,腾讯金融研究院通过对2020年的A股3000多家上市公司的100多万指标数据、3000多家偏股型基金产品的共计85万条记录进行分析,将计算出基金产品的ESG评分,并根据得分将基金产品分为“深绿”“浅绿”和“其他”三种类型。结果显示,“深绿”“浅绿”基金投资回报率要远远超过“其他”类型,从时间期限来看,绿色基金比非绿色基金12个月的收益率高5%左右,两年期收益率高6%左右,三年期收益率高出7%左右。

  探究超额收益的来源,王志峰认为,ESG中——G(governmence,指治理)维度下的指标为产品带来超额收益,可能存在于管理者的更换频率、高管激励、信披质量等因素;E维度下,比如引领绿色技术、低碳环保、排污绩效等可能会带来超额收益。

  “但总体看来ESG投资的超额收益是值得肯定的,这也是践行ESG理念的重要意义所在。”王志峰称。

  不仅仅是王志峰给出的案例,市场现有的案例已多次证明:ESG评价体系能够很好帮助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并获得更高收益。然而,在实践过程中,有投资者在公共社交平台上反馈:其利用ESG报告作为投资工具时,往往会无所适从,最后不得不放弃了这一工具。

  出现这一现象背后与多个因素有关,其中有两大因素值得探讨:一是,市面上缺乏一个标准化的投资体系;二是,当下上市公司的ESG信披质量也有待提高。

  首先来探讨第一个因素。王志峰认为,目前,ESG披露要求的不统一,缺乏一致的术语定义、标签和分类等,可能加大投资者对ESG基金充分理解的难度,也难以基于此构建一致的ESG基金评价体系。

  历史上,由于各家金融机构对于ESG的需求和理解各不相同,倾向于广泛采购各大主流的上市公司ESG评级数据库,构建自身的ESG评价体系,满足自身对于ESG的多元化需求。受此影响,当前各家金融机构对于ESG的评价是多元化的。然而,多元化的ESG评价,在实践中存在ESG评级过程不透明、评级结果受主观因素影响大等问题,以至投资者难以准确评价评级结果。

  据此,王志峰表示:“在评价体系方面,各家金融机构应当遵守标准化的评价体系。而如何平衡ESG个性化与评价体系标准化之间的矛盾,是构建一致的评价体系的关键所在。”

  王志峰最后建议,构建一致的评价体系可以考虑先将大湾区作为起点。“可以考虑以大湾区为起点,通过指引的角度引领大湾区ESG投资做好相关信息披露、关注投资组合在ESG领域的表现和发展趋势、为投资者提供更匹配的资管产品。”

  其二,关于ESG信披质量问题的解决之道,王志峰则认为,应从强化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的定量化指标着手。

  “当前,内地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仍以描述性披露为主,披露流于形式,更多将披露报告视为企业宣传自身环境保护、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。”王志峰指出。

  也正因此,投资者很多时候反馈:很多公司披露信息大而空,缺乏负面信息的披露;披露过程中挑易拣难,弱化一些较难采集整理的环境指标数据等,不仅对投资决策意义不大,且也很难通过披露促进企业进行ESG方面的改进。

  据了解,港交所在从半强制披露向强制披露转变的过程中,首先强化了上市公司董事会层面的ESG强制性披露要求。突出董事会层面的作用,也能推动企业ESG信息披露工作在公司内部顺利开展和执行。其次,港交所新版《ESG指引》对环境和社会方面的量化信息披露要求有了很大提高,这无疑将加强未来香港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有效性和可比性。

  王志峰表示,未来,内地也应强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的关键定量指标,一方面,其提升量化信息的披露要求能够促进企业ESG信息披露逐步规范化,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更有效的信息,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对企业的低估;另一方面,也有利于企业通过ESG量化指标进行持续跟踪和改进,改善企业ESG方面的表现,并促进我国绿色金融、可持续经济的健康发展。

【责任编辑:管理员】
随机推荐 更多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