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首页

筑身体屏障疫苗到底怎么打

时间:2023-11-14 来源:原创/投稿/转载作者:管理员点击:

  入秋后,上海各大社区医疗机构的疫苗接种门诊迎来不少居民“排起队”。近年来,大众对通过疫苗接种预防疾病的意识明显增强。尤其当下时值秋冬,天气逐渐转凉,流感开始流行,“有没有打流感疫苗”成为不少人互相问候时的新流行语。公共卫生医生、临床医生普遍鼓励接种流感疫苗。

  小疫苗,确有大作用。除了流感疫苗,如今可供选择的疫苗还有肺炎疫苗、HPV疫苗、带状疱疹疫苗等。疫苗怎么选?不同年龄群的人在接种时有何讲究?这份最全疫苗清单供参考。

 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(WHO)的估计,每年流感的季节性流行可导致全球300万至500万的重症病例,婴幼儿、老年人及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是高危人群。所以如果要问秋冬季,到底要不要打流感疫苗?答案是:九类重点人群,非常建议!

  《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(2020-2021)》建议优先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群包括这九类重点人群:6-23月龄的婴幼儿;2-5岁儿童;6月龄以下婴幼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;重点场所人群(托幼机构、中小学的教师和学生);医务人员;养老机构、长期护理机构、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;60岁以上老人;慢性病患者;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。

  目前在医院里会有针对婴儿的“小流感”疫苗,以及针对大儿童和成人的“大流感”疫苗。这其实是接种年龄的区分,“小流感”疫苗的接种人群是6月龄至35月龄,“大流感”疫苗就是面向35月龄以上的。

  五联疫苗是联合疫苗,包括百日咳、白喉、破伤风、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和Hib疫苗(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)。

  其优点显而易见:一苗防五病!宝宝既可以少跑几次接种点,又可以少打8针,而且安全性有保障,减少不良反应发生。

  手足口病在儿童中普遍易感,传播性强,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,重症手足口病病死率高,可以造成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后遗症。

  轮状病毒胃肠炎常见于6月龄至3岁的婴幼儿,传染性很强,是危害孩子健康的一种严重疾病。轮病疫苗是预防轮状病毒胃肠炎最有效的措施。

  现在使用的轮病疫苗有同时预防五种血清型:G1、G2、G3、G4和P1A的五价进口轮病疫苗。也有单价国产轮病疫苗,为错过进口五价疫苗的宝宝提供保护。

  高达90%以上的成人体内潜伏水痘——带状疱疹病毒,随着年龄增长,免疫功能逐渐下降。带状疱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,但由于中老年期免疫功能回归到了较低的水平,因此,50岁后发病率显着上升,50岁及以上成人新发带状疱疹约156万人。其中,慢性病人群患带状疱疹的风险也会更高。

  带状疱疹会带来“切肤之痛”,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可能更甚于分娩阵痛、脊椎损伤类风湿关节炎、慢性癌痛等,曾经患过带状疱疹的人治愈后并非终生免疫,仍然会有复发的可能。

  接种年龄:目前带状疱疹疫苗获批在50岁以上的成年人群中接种,分为两剂接种,第二剂与第一剂间隔2-6个月。

  流感疫苗顾名思义是预防流感病毒感染的疫苗,降低患流感的风险,一旦感染,则减轻流感症状、减少重症流感。建议每年在流感流行季前接种。

  肺炎疫苗主要是指肺炎链球菌疫苗,包括13价肺炎疫苗(PCV13)和23价肺炎疫苗(PPSV23),它们都能有效地预防肺炎链球菌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。

  调查发现,儿童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因肺炎链球菌引发的肺炎发病率是青年人的3倍,死亡率达20%-25%。

  目前我国批准用于老年人的肺炎疫苗为23价肺炎疫苗(PPSV23),建议60岁以上老年人都应接种,尤其是有慢性基础性疾病(慢阻肺、心衰、糖尿病等)或免疫低下人群(放化疗、长期使用激素的)。PPSV23的基础免疫为1针,不推荐免疫功能正常者再次接种。

 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,其发病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(HPV)感染密切相关。数据显示,女性一生中感染HPV病毒的几率高达80%。中国女性最易感染的高危型HPV为HPV16、52、58型。为适龄中国女性接种的HPV9价疫苗是可以覆盖16、52、58等高危型HPV的多价疫苗,可以高效防治HPV感染,进而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。

【责任编辑:管理员】
随机推荐 更多>>